Quantcast
Channel: 王安忆佳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

不可辜负(已嫁《中学生报》2015-9-16)

$
0
0

不可辜负

       文/王安忆佳

 

      “在这世上,唯有漫画和美食不可辜负。”这句话不知概括了多少人享受生活的初心。国中毕业后的刘氏安,是在一个夏天体验到了美食,至于明白这句话,就是再远之后了。当然,仅仅只是明白后半部分。

      刘氏安,香港人,199255出生。父母在外经商,从小跟外婆住在一起。那时候氏安住在香港郊外的平房。据说那里现在靠近某个著名旅游景点,倘若现在才卖掉或者用作家庭旅馆肯定能赚一大笔钱,可惜外婆外公已经去世,否则也不一定肯卖出去。平时的氏安是吃不上什么好东西的,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,不过那时候的氏安也并不知道什么叫好东西。在离得最近的学校上完国中之后的那个暑假,阿桐给氏安开了眼界。

       阿桐是氏安的国中同班同学,是从佐敦那里转过来的,按理来说应该是有钱人家,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来上郊区的学校。每年夏天,阿桐都会回到他在佐敦附近的家一阵子。氏安国中三年级才跟阿桐交好。“他像个机灵的人,而且诚实又会尊重别人。”氏安是这样想的。很快一年过去,大家毕业了。阿桐要去市区上学了,于是氏安拜托阿桐给他寄信,保持联系。阿桐照办了,暑假刚刚过两个星期,氏安就收到了信。

       拆信,除了简单的问候还有几个地址,有一个就位于佐敦附近。阿桐写道这是市里美味的馆子,还推荐了每家馆子的特色,叫氏安碰巧去那了就去尝尝。

       后来,阿桐又陆陆续续寄信过来,时不时推荐新馆子。这样下来,攒的信越来越多,已经可以绘制“美食地图”了。氏安开玩笑回信说,你吃了那么多好东西,我大概已经认不得你的“猪头脸”。阿桐本来就不瘦。

       次年夏天,氏安的父母回家了。他们在外面赚下了些闲钱,准备带着外婆和氏安去别处转转。氏安嚷嚷着要去佐敦,去湾仔,去旺角。父母就同意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香港人的嘴很刁,街上的馆子都分得详细,做肠粉的做肠粉,做粥品的做粥品,都像是从父辈做起来的生意,儿子接手还打着当年的招牌。店里穿着西装的人吃得很急,嘴都不记得擦一下,拎着一袋子水果蔬菜的大妈不紧不慢地在柜台点餐。

       氏安照着信里的地址找到几家馆子,看店面都做得很气派,应当是远远近近的人都会光顾的老店了,庆幸当天是工作日,不用顶着大太阳在外面等座。

       整整这一天,氏安的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。他想阿桐应是早就已经习惯了周边的这些美味,而那些美味对于氏安来说正是新鲜。他不知道就算是简单的滚水蛋也能做出滋润香糯的口感,一家不起眼的冰室里满溢着红豆和西米露的香味,炒辣蟹的和味酱汁唆一口就不想忘了那味道,光滑白嫩的猪肠粉得配着各种辣酱下口才合适... ...氏安看着厨师在玻璃后面忙活的样子,依旧想不出烹饪那些美味的绝妙方法。厨师们一定尝过诞生在他们手下的东西吧,那种感觉一定幸福极了。要知道就算是仅仅把那些食物送进口中,就已是一件乐事。

       后来氏安去美国上了大学,他的味蕾并没有移出那片小小的岛屿。那些各色调味的干料和油盐酱醋,不同的火候,不同的烹饪方法,甚至不同的烹饪用具组合成千千万万种诞生美食的过程;来自不同地域,拥有不同经历,怀着不同感情的厨师,用心去做一道菜。这些像艺术品一样的存在,怎能容得人们去辜负。多少年之后的氏安,已经很少和阿桐联系,但那些信都被保存着,就像保存着什么不可欺的秘密。


(2015-9-16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

Trending Articles